萱烁言叶文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1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鲁迅——余处幽篁,路艰难兮独自来

[复制链接]

716

主题

745

帖子

336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6 17:2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一生致力于与封建精神作斗争的文化英雄鲁迅,于现代的浮世绘中将岁月的漫长化成凝重的独立阴阳界的恍惚,将泥土意识和民间文化的精神一一包揽,在无边的精神草原上显示出悲观而又猛烈的盼望。“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荡漾了生命的深沉如海的思想和情感,以一己之力开辟新文化的土壤,回首“国民性”的灵魂改造,这是一位跨越中国文化的桎梏而又练内功,以迅猛的威力让幽篁之诗歌畅想甚至醉倒穿过原野抑或荒原的文化英雄。

五四精神之一,“独立不依他”,在鲁迅先生眼里,中国人的确有些自大,但是只是集体的自大,而非个人的自大。他以冷静又浩然之气揭露出无边的腐败,和普通民众的懦弱与精神萎靡。还不如做狼的孩子,狼尚且可以为保护小狼面露凶光,而中国的下一代让先生无穷无尽的殚精竭虑,因为要做一名现代历经风吹雨打而不改初衷的个体人是需冰冻三尺的。当代文化学者孙隆基在谈论中国文化深层结构时说过,所谓儒家的“仁者爱人”,所谓“仁”,是以二人之心定义人,而非严复传播西方文化盛开的思想之花,即以自我的态势、个性的超越和解放做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文化颠覆。改造国民性,不得不离开洒脱浮光掠金的命数,而将猛志固常在,以咄咄逼人甚至有些刻薄的文章揭露出在封建文化压榨之下的个体之殇,只有承认个体的存在才能论及人道的得失。处于幽篁之际,文化征地异军无数,鲁迅先生从未放弃精神的皈依,人性的设想。

五四运动之前的旧时代,其“三纲五常”论要求子必然遵从父,君臣至理父子之道得以换代的连番吹嘘。而在思想自由的五四年间,鲁迅先生受到《天演论》思想的影响,认为做一名父亲必须以民主自由意识相教导之,揭开神秘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古代伦理演说,认为亲子之爱应该是隔绝了交换的功利的关系的爱,旧社会添加砝码的天然的苦痛使得个人、下一代成为无依无靠思想麻痹的如同闰土一般的人物。是以鲁迅先生认为,要将“自由之意志,独立之精神”透过精神情感的灵力传达给下一代,为此不惜戴着镣铐跳舞,宁可肩住黑暗的闸门,也要将情感和理性的遵从由自己的后代被新思想穿越,从而也将个体的父母之爱升华为对于青年们的真挚的爱和疼惜。枫飘煞寒,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言论呈现,由鲁迅先生以及其他爱过文化人士相互追随,认清政局和社会的阴暗面,期间包含的不是功利意识的发轫,而是文化铮铮傲骨的因循,将情感和理性付诸焚烧,以不忍人之心抚育下一代,让疟疾般的文化症候灰飞烟灭。

鲁迅先生恋爱思想与行为不悖,以一种自由和诗情的殉道般的诚挚——与自己的女学生许广平结合在一起。他们像刀,像剑,也像戟;共享雾霭、流岚、虹霓。鲁迅的女性观是五四一代的卓越代表,然而他又对于女性的社会整体性理解却也不是狂飙突进抑或突兀的,而是有着清醒为女性立言的认知,于是写下了《伤逝》这样的揭露新旧时代交替女性不幸的根源,显示一种内心的同情和立德立言的关怀。《伤逝》的男主角涓生是伪个人主义者,他在妻子的无法思想同步的基础上产生了厌倦的心理,在扑朔迷离的狡猾自辩中最终导致了子君的死亡,最终罹患伤感的悲剧。‘“娜拉走后怎样”,似乎像一个艺术命题一般让女性思考如何开拓自身的命运,而不是受制于飞短流长抑或家庭女性经济危机。他在内心认为女性应该也具有狷狂的傲骨,而不是把命运懦弱的付诸一心的依托,因为如此最终会导致悲剧的下场,孽情与灼泪。

鲁迅先生断崖树、道犹倚,敢于独战多数,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挪威思想斗士剧作家易卜生的影响。易卜生不同于旧传统的女性人格塑造,而是在女性本身的罪性中发掘出高蹈诗意的美感,这种美感经由他的灵力和冲动的感应倾泻出来,他的女性观和强大的思维逻辑在《罗斯莫庄》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再到《海达高布乐》更是以女权的观点将女性心智和女性赞美达到一个完美的高度。而到了他的封笔之作《当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则肯定了女性的物性和精神性的统一,并没有因为女主角的“堕落”而丑化她,相反,易卜生以异常的超逸理想主义构建了一个人性的世界。当女主角被自己最心爱的男人问到,这种“堕落”压倒了你没有,女主角昂然挺胸显示着自我孤高纯粹的灵魂。易卜生和鲁迅毫无疑问是尊崇人权的文学宗师。鲁迅赞美易卜生最壮烈的,乃是易卜生的《人民公敌》,易卜生认为,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就是最有力量的人。鲁迅认为此篇大作让他认识到社会问题——表达出一种批判社会腐朽精神虚与委蛇却又无法寻医问药的难题。鲁迅和易卜生相似的文学理念——不会以文化上的骄奢淫逸乃至学阀之心描摹商业文明的理性价值,只是任由心智的抒发将那些现世的机宜凌驾,他们都不会去刻意揣摩作品和时势相仿的时代价值,然而他们也都是时代的斗士和批判式似凌霄花般的精神意志的人性大师。

鲁迅先生呼吁青年不要读中国书。他正是以出世的激情,做入世的事业。他的眼界纷繁而开阔,精神逐步的开化和练达,在他看来中国书又似儒释道,都是叫人心灵与精神的麻痹枯竭的伪文化,而西方的知识分子一般而言鼓舞一腔热血,入世时分也由苦难的承担中提炼升华生命的意义,从而强化自由意志与奔突破止的激扬卓越之情。而中国书大多伪善而认命,顶多在消极自由主义之间徘徊和浮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心灵焦灼而远见博识的鲁迅先生,自然可以辨别出伪国家主义的事实,以及于官场的功名利禄之心给文化生活带来的耻辱。至于佛教与道教,则是知识分子失意时的两面三刀的法宝,畏难情绪与雕琢小象牙塔的怯懦,更是让黎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时刻做好准备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他,这才是真正的鲁迅先生,于沉默闲静之际暗蕴傲然自得之刚正格调。

鲁迅先生说过:“我一个也不原谅!”先生筋骨如斯,与论敌之间的腥风血雨让他不会枉顾初衷的性灵,而是以千万孤独之热忱回应那些狡猾虚无的知识分子。他自命为异端,怎能以身之察察,向腐败与现实政治投降呢?他也说过“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那些掮客、文化思想经常开小差的帮忙帮闲,又怎领略得先生的精神气节。沉重的叹息之间是历劫无数精神苦难后的希冀。作为一代文化人,鲁迅先生显示了自我的担当和价值的多元化尝试,但终其一生从未背叛过“弃医从文”的意旨,和与天下佞人作斗争的亢奋的精神,他的语言考究,立意精深,有一股如同古代文人嵇康般的傲骨脱俗气象:弃礼教如敝屣,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有云:“人生在世,无不轻求他人苟以生命而怜之,单能落落然而独去,亦不妄矣。”鲁迅先生承继了嵇康的愤浊世、嫉恶俗,真君子也。他也从此成为文化山脉上一处醒目摩崖石刻,刺激后世文人之灵魂。

扫尽千百年黑暗的压制,不拘一格的笔法动力是鲁迅先生的理想和道德律。在澎湃中翻涌海澜,没有把自己的精神秉性和情感束之高阁,而是如同滔滔江水之东流,几多愁是必须的,对于人性阴暗面的凄清怅惘也是描写完整的,留给后世的是无与伦比的文化遗产和精神佳酿。他可以在复仇故事中讨论复仇的无意义之所在,也为青年的政治运动提供钥匙和思想的解药。他是永远的擎天之柱和万世永恒,迷离中揭示受到仿造和扭曲的社会与人道的谎言。他从不固步自封,而是在文学上不断超越自我,表述淋漓尽致的对于喧哗与骚动的讽刺,让灵魂的空间既幽暗又敞亮,将自我的君子独立不惧的品格发扬到底。让凄煞与贪图的欲望展现,临界点是犹若虎狼的惊险。

鲁迅先生的作品放在当代今天来看也是予以褒扬和激赏的,虽然已经离却了战火风飞、国富民强尚在泡影之间的年代,然而他所提倡的自由思考的精神,承接了新文化运动的绮丽和高邈,也为时下乱象丛生、是非颠倒的功利社会提供了一剂良方。鲁迅先生雅驯通脱而又沉浸在悲悯之间的文学创作,昭示了某种形而上的普世真理,让生活在怨尤和思想凝滞中的普通大众——以及沉迷于矫情自饰的小情调的知识分子,都具备着不可估量的-——善意文化鞭笞,和万千气象的自由意志延伸的要求。惩罚那些不知所谓的城府、贪欲以及时刻带着玻璃面具的笑面虎们,也饶恕不得宛若赤子之心的心态价值裂变,便是他的一种清奇灵魅与文化孤高。鲁迅先生的文化质感,以及略带刻薄的讽刺都如同天上的纸鸢甚或甘露,泽被人间树木万丛。他反感浮华,爱憎分明,不只是一个虚无遥远的文化形象,而是犹如天籁将对世人的深情包容其中,在当下盛世唱衰诗情、人情若化骨之冰寒的今日,鲁迅先生的形象仿佛于世人有着面对面的亲切,告别那些倥偬与缥缈的志向,月华轻盈亦我灵。在这个原则幻灭、物欲横流,琉璃之海利令智昏、将罪恶回旋的人世间,更要明辨是非,于平和洒脱之中高显激越昂扬之精神,将泥泞当作暂时倾斜了的石斛兰,对于虚假返还以漂亮的回旋踢,让漂流的心不知所谓的感怀化作人间大爱与至情至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萱烁言叶文学网  

GMT+8, 2024-11-24 03:21 , Processed in 1.05850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