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烁言叶文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芥川龙之介:隔世的文学情人ZT

[复制链接]

457

主题

524

帖子

160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06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23:56: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可是,我依然要想。寂寞百年身,哪怕只有一位读者,能手捧我的书,在他的心扉前,尽管依微渺茫,却能呈现出一片海市蜃楼......”——芥川龙之介《澄江堂杂记·后世》

昨天终于淘到了寻遍大半个上海也难觅其踪的《芥川龙之介全集》,煌煌五大巨帙,从遥远的山东翻山越岭而来,且途遭暴雨,甚是不易。想来万事皆缘,在卷帙浩繁的汪洋书海里,穿越时光纵深的经脉,我能触摸到生死相隔却远挹鼻息之温的那个人,触摸到那个在我生命中唯一堪称隔世知己的天才的灵魂,于此万丈红尘之上,百年灵犀的一瞬通透,又是怎样深浓的幸福。

不难发现,无论是作家还是与文字有或深或浅缘分的人们都有一个隔世的知己,于司马长卿是蔺相如,于罗曼·罗兰是贝多芬,于罗兰·巴特是米什莱,于赵玫是杜拉斯,隔世知己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如同炎夏之清泉,暗夜之庭燎,如婴孩之于母体,如蛾蝶之于茧蛹,知己可能是情人,是创作的原动力,知己亦可能是心中的上帝,高山仰止,顶礼膜拜,是笔耕不辍毕生追逐的极点。于我而言,芥川龙之介的意义已不仅仅关乎隔世的知己和情人,而早已上升成一个令我毕生探索的谜题,他的文字,他的敏感,他的悲伤,他的通透和那份带着鬼气的无与伦比的敏锐。

站在理性主义的高度俯瞰,人性的探索始终是文学的终极意义,人性的土壤孕育了文学的参天大树,生出各色树叶,而当时光的飓风来袭之时,娇艳的树叶纷纷掉落,只有苍劲的真正强韧的树叶方可傲然枝头,这些树叶早已浮华尽褪,憔悴残损,却不陨其坚韧的生命力,脉络分明的叶面上凸显人性的经脉根根贲张,还原生命初始的真相,昭示着从古到今一脉相承的复杂人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流的文字,其终极意义穿透感性的抒发而回归理性的思索,即拥有康斯坦贝格所谓“在客观性中寻找自身”的大智慧。从芥川龙之介的文字里不难发现,文风的洗练中深蕴辛酸与犀利,意境的幽美中埋藏只有千年门阀才能陶铸而成的哀而不伤的优雅气度,他抛撇日式叙述的累赘,广涉欧美文学,杂糅各派技巧而空诸依傍,转益良师而能自铸新辞自成一家,在古趣的故事中挖掘人性的幽微。读芥川的文字是清新可人的,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打开一篇就能一读到底,因为没有一句赘语没有一句多余的修饰,精准的语言被密不透风的情节高度浓缩,溢出文质的高雅与凄美的气息,往往令人欲罢不能。

文旨的多元化是芥川小说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和万花筒和变色龙一样,一篇小说是有永远流动的生命的,横看成岭侧成峰,早上读和晚上读的感觉截然不同,一个月前和一个月后的感觉又大相径庭,同样一个人物,作者把自我隐藏得极为巧妙,致使你会在某一瞬间走入这个人物的陷阱中去,怀疑自己被其欺骗,又怀疑这是恍惚的错觉,而恍惚的混沌浊白中,芥川的灵魂便徘徊而过,鬼气上身。例如,《奉教人之死》带着阴森的凄楚和疑问读到最后,大吃一惊的同时突然觉得被蒙骗——罗连若以性别欺骗佛祖,这难道不是对宗教的最深不敬吗?思至此,芥川的无底洞开掘,读者掉了进去,作者已殁,这些问题一生一世难揭谜底,然而这不正是阅读的趣味吗?魅力与生命只在途中,而没有终点站。

芥川龙之介是一个时代的标识,三十五年的短寿中以十三年短暂的创作生命横扫自然主义私小说的狭隘颓靡,盎扬起大正文学的颈项,也赋予了鲁迅等人无限灵感。寂寞百年身之后,芥川在彼岸不会寂寞吧,至少我的心扉前,他的文字早已筑起了一片永不灭迹的海市蜃楼。


枝璃疏 评论 芥川龙之介全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萱烁言叶文学网  

GMT+8, 2024-11-27 14:56 , Processed in 1.18302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