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烁言叶文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佐料大师”刘建超ZT

[复制链接]

457

主题

524

帖子

160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06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 23:16: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佐料大师”刘建超
                                 〇冷慰怀

6年前,刘建超曾不无自嘲地宣称:“我业余时间码方块字,纯粹是一种爱好和兴趣,从来没把文学当做一项事业去干,专门为写作而写作或专门为生计而写作那真是太累太折腾自己了。况且就小小说而言,文学事业上实在是有你也可无你也行,像吃一套大宴,主菜未端上之前,给你来几碟特色小菜消磨消磨时辰,真正觥筹交错之时是无人顾暇你的。”(1999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永远的朋友》后记)
我明白这段略带伤感的话并非建超的本意,所以他又接着说:“其实小说分量的轻重岂能用篇幅的大小去衡量?长与短各有千秋,百米奥运冠军女飞人乔依娜和5000米奥运冠军东方神鹿王军霞孰长孰短?”这分明是对小小说被发配到“消磨时辰”的地位而耿耿于怀!
我一直认为,小小说是小说家族中的“诗弟弟”。称之为“弟弟”,是指他虽不具备“哥哥、姐姐、叔伯、婶娘”们那样的老成和谋略,却往往能口无遮拦而一语道破“天机”,让生活的哲理以浅白的语言和简洁的形式,清泉般流进读者心中;而给“弟弟”冠以“诗”的头衔,则是因为他天生机敏聪慧、无师自通,不经意便隐去了删繁就简的过程及痕迹,只把生活的本真展现出来,使人们尽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分辨、品尝其中的滋味。
刘建超深谙此道,所以这些年来他始终不急不躁循序渐进地沉下心去写,让数十年积累的人生经验频频与现实剧烈碰撞,用刹那间闪现的微弱火花来点燃激情,于是便有了陆续发表在全国各报刊上的500多篇小小说。水兵出身的刘建超以军人的魄力和耐力,认真选材,精工配料,瞅准火候,适时出锅,终于给喜爱文化大餐的广大民众端出了一碟又一碟令人欲罢不能的“特色小菜”。说实话,当我一一品尝了他小说集里这60多碟“特色小菜”之后,还真有点担心大宴的“主菜”们,是否还能够取悦我已陷入高度兴奋状态的味觉神经?

编排在卷首的《遭遇男子汉》,是一篇写性却又通篇没有一个低俗字眼的小品,蕴涵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感觉。写的是一个充满痛苦矛盾和情感挣扎的女子,从一对乡村夫妻身上体味到的人类婚姻的本真和实质。作者无须任何华丽辞藻的暗示,也不必自作多情地饶舌,就把当今许多作者罩在其作品身上的累赘长袍,脱颖为轻便得体的健美套装,使之浑身上下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早期获奖作品《将军》,是对世事沧桑做人不易、天灾人祸令凡人穷于应付的感叹。尽管小说里的“哥”胸怀大志卧薪尝胆、从容沉着遇变不惊,但一双肩膀如何抗得动三口之家的变故?作者以满怀同情敬佩的语言,道出了生活的艰辛,塑造出一位永不向打击挫折屈服的硬汉。
《一首最浪漫的诗》以极其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对男女恋爱、结婚、分手的过程。一份充满浓浓爱意和精心关照的菜谱,使习惯了丈夫呵护的岸子如梦方醒,当即从渴望享受浪漫情调的云雾里坠落到了现实生活中。这种看似夸张、实为逼真的艺术浓缩和提炼,道出了青年男女在构建婚姻家庭框架时的观念分歧,为不切实际的幻想者开具了一付精彩详尽的药方。
《题字》一则,是嘲讽更是针砭。不知从何时起,写招牌竟被染上了一种炫耀权势的病毒,凡涉及到的各级要员,莫不像惧怕SARS般严格按照职位的大小对号赐墨,其“准入规则”一向无人越雷池半步。令读者忍俊不禁的结尾,辛辣夸张联想奇特,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官腐败歪风的肮脏丑态。
语言幽默、描述精当、细节传神的《阳台晾着花裤衩》,堪称某“窥阴癖患者”的心灵独白,煽情刺鼻的心理叙述,使人不得不紧跟作者精心设计的悬念亦步亦趋。当百思不得其解的“庐山真面目”突然展现在读者眼前时,所有猜测和臆断便立刻爆发成捧腹大笑。
一个是干部病房的主角:身为官太太的胖女人,另一个是陪衬:当教师的瘦女人;只不过几天工夫,两个病人的角色便完成了转换。《羡》的巧妙之处,归功于作者只是不动声色地实录,只有对话,没有旁白,只有线条,没有着色。一间病房若一面镜子,两位病人是两重天地,折射出两种物质条件、两个精神世界的巨大反差。末句的“她也要去晒晒太阳”一语双关,耐得咀嚼回味,展示了“小小说,大舞台”以小见大的深厚内涵和持久魅力。
建超的小说题材广泛,语句平实,少造作消沉,多思考振奋,喜怒哀乐均渗透着人之常情。在他的笔下,既有对病态道德意识的鄙视,也有对自强不息精神的讴歌;有对纯洁爱情的珍惜和赞美,更有对推诿扯皮、吹嘘浮夸的无情拷问。可以说,这63篇题材包罗万象、笔法睿智多变、余韵回味悠长的小小说,正是作者“小说分量的轻重岂能用篇幅的大小去衡量”之观点的有力论据。

刘建超的小小说具有三大特性:社会性,思辨性、娱乐性;在创作构思方面又凸现出三个情结:平民情结,军人情结和“爆破情结”;其特性与情结相辅相成且互为因果。
建超的少年时期,正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年代,加上学校和家庭环境对他所施加的正面影响,使他自然而然地与劳动人民融为了一体,与他们同欢欣、共忧患,这也注定了他的目光必定会更频繁地关注广大民众的生存轨迹。集子里的《中锋》、《回力鞋》、《将军》、《理解》、《排毒》等大约有三分之一篇幅,写的都是芸芸众生,这说明百姓们的苦乐愁喜,最容易令作者感动。建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为大众勤奋创作,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个人兴趣,更多的恐怕还是社会责任的驱使。人们喜爱他的作品,其原因就在于他如实地、艺术地、幽默地道出了千百万凡人的心声。为此,他的作品才因平民情结而上升到了社会性的高度,而巨大的社会反响又进一步强化着他的平民情结,乃至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刘建超曾长期担任企业基层领导,对一些机关部门工作中的种种弊端感慨良多,所以在他的作品里,出现了一批如《马路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仪式》、《题字》、《主席台》、《会虫》、《成熟》等斥责官场腐败、揭露压制排挤、抨击拖拉扯皮、淡漠钱权名利的优秀之作。作品是作者灵魂的写照,扎根在建超作品里的忧患意识和深刻思辨,正是这位有良知的作家是非分明并勇于面对现实的可贵之处。与此同时,建超也没有淡忘给了他刚毅品格的火热军营,他为那些难舍难离的老战友们献上了虽然为数不多却声声震耳的“冲锋号角”——《老街汉子》《老兵》《将军树》《被子》等,篇篇都是压轴之作。此外,还有不少篇目的命题和行文,都有意无意地借用了军队的称谓和比喻,这也是他心灵深处军人情结的真诚流露。
所谓“爆破情结”,是指建超总习惯在小说的末尾安一根“雷管”——用一句精辟的妙语燧石般点燃读者的共鸣,使全篇的矛盾、悬念和谜底在一瞬间便展露无疑,我把他的这一创作规律命名为“爆破情结”。因“爆破”而产生的感染力和冲击力,通过强大的辐射波迅速扩散到读者群中,使人们在愉悦中陶冶身心并充分享受其娱乐功能。在这里,“爆破情结”为因,“娱乐性”是果,种下“雷管”却收获了笑声,刘建超真乃奇人也!

不久前与建超闲聊,他一脸诚恳地对我说:“我真羡慕诗人,不知道那些教人回味不尽的句子究竟是怎样写出来的?为什么我就不会写诗……”今天,当我读着他书中这群可爱的“金麻雀”时,不禁在心里连连惊呼:这等诗意的语言竟然佯装不会写诗?
“那条花裤衩不知何时又换成白底红花的赤裸裸地性感地飘着”——《阳台晾着花裤衩》;
“我捧着鞋,就像捧着得了100分的考卷”——《回力鞋》;
“不爱有一千个理由,爱不需要任何理由”——《锁》;
“胡局长蹲在自己题字的厕所里,怎么拉怎么顺当,连痔疮都治好了”——《题字》;
“心里就像卸了磨等待被杀的驴一般难受”——《老冒》;
“将军扭过头,目光剑一般扫来,斩断了夫人的话头”——《被子》;
……
我认为这就是诗,不是散文诗,是小说诗,是刘建超用心血、责任加上智慧和调侃酿造而成的新体诗!是他向千百万普通民众的日子里添加的美味佐料!
然而,“爱之愈切,观之愈真”,这本书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瑕疵。我感觉有两个方面尚须改进:
一是语法和标点还可进一步推敲。比如《老街汉子》中 “……没找到门却拉开了你家的立柜门”,这一句缺乏变化也不上口,不如改成“……没找到房门却拉开了你家的立柜门”,或者干脆把“立柜门”的门字去掉;又如一首《最浪漫的诗》中 “自己还沉浸在《泰坦尼克号》那断裂的甲板上”,也存在语法上的明显不妥,拟变更为“……沉浸在《泰坦尼克号》那甲板断裂的恐怖中”;再如《中锋》“所有报名球队大祝公司免费提供服装安排食宿”,应在球队后面加上“均由”二字。
二是后面的少量篇幅在构思和谋局上稍欠火候。如《小玩意儿》的主题表达不得要领;《局长有喜了》的“包袱”令人费解;《木马》头绪交错、主线模糊,有华丽空洞之嫌;《委婉》尽管构思复杂,但分量轻飘无力。
特别是《老街汉子》一篇,头两段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文字尽可删除,像现在这样硬给加上,反而使软硬不吃的“老街汉子”如脑袋上包了一块华丽的“头巾”。须知形式只是工具,效果才是目的,假如让小小说登台前也披一身沉重的盔甲,那就丧失了“文学快餐”的意义。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化高速运转的轨道,人们对精神领域的需求也日益膨胀。文学将更加普及,分歧将更加多元,而读者的口味也更加挑剔。任何形式的艺术,都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但各种“小菜”却因其独特的色、香、味而广受民众的朵颐。相信刘建超这位小小说烹饪高手,定能用煎、炸、酿、调的手艺炮制出更多更新更馋人的特色小菜,令普天下父老兄弟们的舌尖在梦中也砸个不停。
                                   2005-6-8写于洛阳
附:作者介绍——冷慰怀,男,汉族,1945年12月生于江西宜春,无党派。洛阳轴承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干部(现已退休),编辑职称。自1995年起先后受聘为《洛阳晚报》特约编辑,广东《鹤山报》编辑、编辑部副主任,广东《惠阳报》和惠州市《大亚湾报》编辑、编辑部副主任,《惠州日报》总校审等。
1983年开始业余创作;1987年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1990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读书自学活动积极分子”称号;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个人资料被《中国自学人才荟萃》、《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文学家辞典》第七卷等收录。
20年来,在全国及海内外各类报刊上陆续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歌曲、杂文、评论等共约二百万字,获得过诗歌、散文、歌曲等全国及省级赛事奖励30余项,已出版《花草帽》、《呼喊与倾听》、《审视生命》3本诗集,校园文学作品评点集《幼鹤初鸣》,散文和报告文学集《香梅苦寒录》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萱烁言叶文学网  

GMT+8, 2024-11-27 15:04 , Processed in 1.15176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